19世紀 1800年-清朝廣東腳踩茶 畫面的佈局是非常嚴的西洋佈局,作者具有創意的利用中國建築,青磚、紅柱,黃瓦片屋頂,作為畫面的相框,分佈四周。正中間是一個木製三角錐秤重工具,放在這個位置,絕對是本畫的主角。
中國 環球之旅,澳門神秘的「葡萄牙石仔路」 澳門議事亭前地(噴水池)與葡萄牙里斯本的發現者紀念碑廣場(Rossio),如出一轍,白為底,黑為圖。粵語:食水深,正是諷諭葡國殖民掠奪的行徑。 石仔路的鋪設是一項極為繁複,它隨著古羅馬帝國擴張,流傳歐洲,是拜占庭文化輝煌的成就。
中國 圓明園 1709 - 十二生肖獸首銅像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,它們的出生和去向都充滿故事性。設計師是意大利大師郎世寧,除了結合中國歐洲的藝術元素,更有趣的是混合歐洲的星座和中國的天支地干人一。八國聯軍後,銅首被切下來,去向不明,事過百年,出現在各國的展覽會上,真真假假,假假真真。
職貢圖 「清國職貢圖」柔佛人 - 1751-1805 柔佛國,在馬來半島南端。崇尚佛教,整月齋戒見星星才吃。 男子剪髮赤足帽子像倒扣的碗是用銅絲做骨架,刀不離身。 婦女留髮髻,赤足,短衣長裙,肩披絲巾,類似蘇祿國,擅長織蓆。
鄭和 鄭和-中國的斯穆斯林海軍上將 > 1400年代初期,鄭和率領世界最大的船舶,進行了七次探索之旅,前往印度洋周圍的陸地,證明了中國在造船和航行領域的卓越成就。 鄭和-印度洋上的中國海軍上將: 鄭和小時候叫馬和(馬三保/馬三寶)1371年出生於雲南- 波斯穆斯林人背景 鄭和(發音為榮哈)1371年出生於雲南,喜馬拉雅山山麓,海拔6,000英尺(約2,000米),距離最近的海港兩個月。鄭和小時候叫馬和(馬三保/馬三寶)。馬和的父親不是蒙古帝國的官員,也不是蒙古人。家族的祖先是波斯穆斯林人,馬和的父親和祖父都向 麥加朝聖。 鄭和-印度洋上的中國海軍上將: wiki 信徒向麥加朝聖 蒙古人在大約1250年至1350年之間控制著橫跨中亞的絲綢之路路線,並在這段時間裡也統治了中國,但隨後該帝國分裂為許多較小的汗國,每個汗國由不同的汗國統治。 鄭和-印度洋上的中國海軍上將: 蒙古人在大約1250年至1350年之間控制著橫跨中亞的絲綢之路路線 由此產生的無政府狀態和戰爭激起了商人使用海上航線的機會,後來到1400年左右,大多數長途貿易都通過海上運輸。馬和出生前三年,中國人重新控制了新明朝的帝國。 當馬和大約十歲時,明軍入侵雲南
中國 「清國職貢圖」大西洋人 -合勒未祭亞(德國) 《職貢圖》為清宮在乾隆年間製作之大型民族圖誌,其主要特徵為以一男一 女標示一文化體的新形式。 合勒未祭亞省在熱爾瑪尼亞國中,該國人身材高大非常忠義,有恩必報。鄉內有公立學校,習武者約佔大半。
職貢圖 「清國職貢圖」大西洋國夷人 - 1751-1805 《職貢圖》為清宮在乾隆年間製作之大型民族圖誌,其主要特徵為以一男一 女標示一文化體的新形式。 大西洋國人,信奉天主教,善於經商,多富裕者。皮膚白皙,高鼻深目碧眼,不留鬍子頭髮,頭戴假髮,戴黑氈三角帽,短衣皮鞋,褲襪緊如綁腿。
19世紀 最早期的中國照片 - 1870 - 站籠(最殘酷的刑具) 在中國最嚴厲的懲罰是被關在籠子裡餓死。該籠子的結構使犯人有兩個站立的方式: 一個是用脖子掛著身體的重量來放鬆腳的壓力; 另一個,則是用腳站立,來釋放脖子的壓力。
中國 最早期的中國照片 - 1895 - 清朝的街頭表演(A Chinese party game ) 最早的中國攝影,圍觀的觀眾,包括社會各階層。穿著長衣的文人,頭戴高級帽子的富貴人,撐著西洋雨傘的商人,穿着破爛布鞋的社會基層,男女老少。也有民眾自備凳子,讓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清楚。
中國 川原慶賀《唐人屋敷》藝術 - 慶典 龍舞,日人稱“蛇躍、蛇踴”(龍踊りは)。廟前飄揚著天上聖母的旗幟,是唐人重要的信仰之一,其他尚有觀音堂、土神堂。 彩舟燒,日本人稱龍舟競渡(ペーロン競漕),融合了福建習俗燒王船,演變為彩舟燒。 戲劇,明清戲曲流傳到日本的樣貌,唱雙簧的二名主角,皆是男性,他們妝容獨特,用粉餅將臉塗白,綁一個沖天炮的髮型,手拿扇子。
16世紀 澳門仁慈堂-耶穌會瓷器的見證 仁慈堂博物館的耶穌會瓷器,令人著迷。裡面收藏了大量的盃、碗、罐、盤、燈、瓶。 包含乾隆淡墨彩描金大盤,繪畫了耶穌受難的故事。標了乾隆青花瓷盤、聖水罐、細頸瓶。描繪中國佛、道的神仙,乘著祥雲俯察人世。
郎世寧 三朝皇帝最愛的意大利畫家郎世寧 Giuseppe Castiglione 1715年8月,郎世寧(Giuseppe Castiglione,1688-1766)抵達中國澳門。 他的風格基於對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中的色彩,西方現實主義的發展使他強調視角透視和光線明暗。 由於乾隆皇帝認為陰影看起來像泥土,因此在肖像畫中使用明暗對比技術中使用的強烈陰影是不可接受的,因此當郎世寧畫皇帝時,光線的強度減小,因此臉上沒有陰影。
中國 澳門最殘酷的油畫《方濟會相關之二十三名殉道者的十字架刑》 > 1579年2月5日,日本基督史上最輝煌的一日,26位信徒殉教,用鮮血實踐了他們的信仰。 1640年(60年後),畫家在澳門畫出殉教內容,耗費33mop (澳門幣),費用由市政廳支付。 1981年(300多年後),此圖由艾倫·布拉德福德(Allen Bradford)在倫敦修復,耗資450,000港幣,費用由何鴻燊先生負擔。 《方濟會相關之二十三名殉道者的十字架刑》(フランシスコ会関係23人の礫刑),畫作中包括六名外籍方濟會士和十七名日籍在俗方濟會成員。此畫原收藏於聖約瑟堂,後澳門藝術博物館成立,移至聖保祿堂安置,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參訪。(感謝讀者 書寧更正) 究竟此畫有甚麼吸引力呢? 殉道山驚心動魄的一幕 他們被割去右耳,在風雪中,自浦紀見,赤足步行一個月到達長崎,他們所行經的崛川道,現在稱為殉道小徑;殉道之地西澤山,現稱殉道山,位於長崎西阪坡,26人在此被釘上十字架,折磨致死。 澳門最殘酷的油畫《日本長崎 26殉道聖人》 日本西板而殉道圖就是呈現了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。 殉道圖忠於史實,人物歷歷在目 圖右為耶穌會主教佩德羅·馬丁內斯(
料理 辣椒的中國之旅 辣椒產於南美洲墨西哥,直到明末清初(西元1644年前後),才傳入中國,稱為番椒。 觀賞用的草花 明代戲曲家湯顯祖,是最早記載辣椒的人之一,明萬曆二十六年(公元1599年)。 “屠蜀”事件取代鹽巴地位 因辣椒有藥用特性,以及豐富的營養素,成為軍中飲食不可或缺的調味料,隨著軍旅遍佈四川各地。
16世紀 大三巴牌坊的故事 - 聖人的啟示 大三巴底層,兩側雕刻著耶穌會的會徽,下方是釘死耶穌的三根釘子,10根愛奧尼(Ionic Order)式柱支撐,圖騰周圍是熱力四射的陽光。 門楣斗大的字母MATERTEY諭示:教堂的一切都奉獻給聖母!
16世紀 Featured 大三巴牌坊的故事 - 神秘建築師肖像 大三巴的第三層西北轉角,嵌著一個肖像,它的頭髮凌亂,鬍鬚蓬鬆,邋遢一如當時傳教士殉教時慣有的儀容。 中世紀時期的教堂,也都有放置建築師肖像與簽名的慣例。所以這個肖像刻的極有可能是一位最主要的建築師,他為信仰犧牲了生命,於是被雕刻於教堂前壁受後人緬懷。他會是誰呢?
利瑪竇 行銷大師利瑪竇 明萬曆十年(公元1582年)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(Matteo Ricci)來華,與中國士大夫交遊,採取「知識傳教,融會中西」的策略。 1.轉換語言 拉近距離 2.以“西僧”做形象招牌 3.真誠分享 贏得人心 5.快速轉換溝通頻道 6.格局遠大
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外交官 - 美國傳教士羅孝全 19世紀中葉,中國清朝正遭逢天災不斷的厄運,加上朝廷無能解決經濟問題,西方列強環伺,可謂危急存亡之秋。1842年,第一次鴉片戰爭,中國戰敗,簽訂了不平等條約,開放五口通商。戰爭打亂了航運模式,使許多人民流離失所。使得這些心懷不滿的群眾,蜂擁而至,紛紛加入了具有超凡魅力的夢想家--洪秀全,創建太平天國。 1807年,美國一位25歲,滿懷對上帝的愛、熱情的新教傳教士:羅伯特·莫里森(Robert Morrison)決定到中國傳福音
料理 辣椒的國籍 辣椒貿易開啟了大航海時代,在當時,辣椒比黃金還珍貴。 因傳播的來源不同,辣椒而有不同的名稱: * 胡椒 * 番薑仔 * 番椒 * 秦椒 * 唐辛仔 * 南蠻胡椒 * 倭芥子 * 高麗胡椒 這些名稱都與它經過的國家有關。有如一個環遊世界,旅居各地的遊子,處處留情,所到之處都留下了好品種,融入當地,有了不同的國籍,還發揮特常,為當地人津津樂道,流芳百世。 讓我們跟著辣椒在不同國家的化名,暢遊一下大航海時期的貿易路線吧! 1.胡椒 - 1493年 哥倫布(Christopher Columbus)第二次橫渡美洲時,在墨西哥發現辣椒,船上的醫生 Diego Álvarez Chanca 認為它有很好的醫療作用,例如:水手們長期缺乏維生素C而得到壞血病,在食用紅辣椒後康復。便首次把辣椒帶回西班牙。因為味道像胡椒,又能在胡椒中成長而得名。 2.番薑仔、薟薑仔 麥哲倫(Ferdinand
16世紀 黑人武士讓織田信長目瞪口呆 彌助皮膚跟牛皮一樣黑,織田信長一見到他,好奇心油然而生,不停地轉動著眼珠,上上下下打量著彌助,興味十足的搓著他的皮膚,嘖嘖稱奇地說:「怎麼可能天生的呢 ? 是染的吧 ? 來人啊 ! 脫去他的衣衫,用水搓洗,看看是真是假!」當然搓不掉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