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 環球之旅,澳門神秘的「葡萄牙石仔路」 澳門議事亭前地(噴水池)與葡萄牙里斯本的發現者紀念碑廣場(Rossio),如出一轍,白為底,黑為圖。粵語:食水深,正是諷諭葡國殖民掠奪的行徑。 石仔路的鋪設是一項極為繁複,它隨著古羅馬帝國擴張,流傳歐洲,是拜占庭文化輝煌的成就。
19世紀 澳門聖保祿教堂的正面(大三巴) Jesuit Convent,Macao - by William Heine, 1854 照片記錄的是1854年的澳門大三巴的畫面,一群正在排隊的歐洲男士,頭載高帽、貼身白色長褲、紳士拐杖和長尾西裝外套。 澳門聖保羅教堂的正面(大三巴) Jesuit Convent,Macao - by William Heine, 1854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畫面的左方有警察,穿著白袍的修女。旁邊有兩隻狗在玩耍,感覺是旁邊乞丐的夥伴。下右方是一群體力勞動的中國人,社會基層,打大赤肋,戴著斗笠以作遮陽。 畫面的左方有警察,穿著白袍的修女。旁邊有兩隻狗在玩耍,感覺是旁邊乞丐的夥伴。下右方是一群體力勞動的中國人,社會基層,打大赤肋,戴著斗笠以作遮陽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當年的大三巴看起來和現在相似,但第二層裝著兩個大鐘,一左一右。正上方的十字架在插畫中不存在,可能後來被更換了。 澳門聖保羅教堂的正面(
16世紀 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-日本殉教士名單 1622年,德川家光下令將55名傳教士與信徒在長崎西坂丘(Nishizaka)處以極刑。1990年代,當局進行了考古發掘,起出教堂的地基,然後建立了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。當時的日本教徒都有一個葡萄牙文姓氏,表示第二生命的開始。
16世紀 澳門仁慈堂-耶穌會瓷器的見證 仁慈堂博物館的耶穌會瓷器,令人著迷。裡面收藏了大量的盃、碗、罐、盤、燈、瓶。 包含乾隆淡墨彩描金大盤,繪畫了耶穌受難的故事。標了乾隆青花瓷盤、聖水罐、細頸瓶。描繪中國佛、道的神仙,乘著祥雲俯察人世。
南蠻 南蠻貿易商品的五大分類 > 南蠻貿易是以日本商人,南方野蠻人(葡萄牙人和荷蘭人)、明朝華人以及歐洲和亞洲混合種族之間的貿易。 南蠻(南蛮 Nanban)是中日詞彙,起初表示來自南方的人(東南亞)。它遵循中國的思想用法,據說四面八方都是“ 野蠻人 ” 。在日本,對於歐洲人的見解,其中最具代表而且最早登陸的是葡萄牙人,於1543年在種子島上岸。後來南蠻這個詞包括西班牙人、荷蘭人(雖然這些通常被稱為“ Komo ” - 意思是“紅毛”)和英國人。這個詞'南蠻'自然地成為了外來人口的名稱,特別是來自南方的船上,他們的舉止被日本人認為是新奇有趣的的。 葡萄牙人對貿易商品分為五類: 1. 中國到日本 2. 日本到中國 3. 印度從中國 4. 來自印度,中國 5. 東南亞的產品 1) 從中國到日本 生絲,真絲織物,黃金,陶器,硝酸鹽,草藥,糖。生絲由白紗和加撚紗組成。
澳門 大三巴牌坊的故事 - 通往天國的秘密 中央的青銅聖母雕像,雙手交叉於胸前,用一種憐愛與悲憫的姿勢,凝視著人群。這裡的天使一共七位,拱門頂端一位只有頭型與翅膀的天使含笑守護門頂,有如中國會在門頂置一神像之首護衛避邪的風俗;其於六位天使隨侍在旁,兩兩成對,護送聖母昇天。分上中下三層,上層下跪,飛天祈禱;中下層則跪坐雲端,中層吹演號角;下層拿著熏香爐;雲的圖騰常見於中國傳統的建築、服飾、器物中。
16世紀 大三巴牌坊的故事 - 聖人的啟示 大三巴底層,兩側雕刻著耶穌會的會徽,下方是釘死耶穌的三根釘子,10根愛奧尼(Ionic Order)式柱支撐,圖騰周圍是熱力四射的陽光。 門楣斗大的字母MATERTEY諭示:教堂的一切都奉獻給聖母!
16世紀 Featured 大三巴牌坊的故事 - 神秘建築師肖像 大三巴的第三層西北轉角,嵌著一個肖像,它的頭髮凌亂,鬍鬚蓬鬆,邋遢一如當時傳教士殉教時慣有的儀容。 中世紀時期的教堂,也都有放置建築師肖像與簽名的慣例。所以這個肖像刻的極有可能是一位最主要的建築師,他為信仰犧牲了生命,於是被雕刻於教堂前壁受後人緬懷。他會是誰呢?
料理 辣椒的國籍 辣椒貿易開啟了大航海時代,在當時,辣椒比黃金還珍貴。 因傳播的來源不同,辣椒而有不同的名稱: * 胡椒 * 番薑仔 * 番椒 * 秦椒 * 唐辛仔 * 南蠻胡椒 * 倭芥子 * 高麗胡椒 這些名稱都與它經過的國家有關。有如一個環遊世界,旅居各地的遊子,處處留情,所到之處都留下了好品種,融入當地,有了不同的國籍,還發揮特常,為當地人津津樂道,流芳百世。 讓我們跟著辣椒在不同國家的化名,暢遊一下大航海時期的貿易路線吧! 1.胡椒 - 1493年 哥倫布(Christopher Columbus)第二次橫渡美洲時,在墨西哥發現辣椒,船上的醫生 Diego Álvarez Chanca 認為它有很好的醫療作用,例如:水手們長期缺乏維生素C而得到壞血病,在食用紅辣椒後康復。便首次把辣椒帶回西班牙。因為味道像胡椒,又能在胡椒中成長而得名。 2.番薑仔、薟薑仔 麥哲倫(Ferdina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