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世紀 梵高與日本的浪漫 - 「浮世繪」的美術(Julien Tanguy 的肖像) 日本版畫是梵高(Vincent van Gogh 1853-1890)的主要靈感來源之一,Julien Tanguy 的肖像。是最能體現他與日本浮世繪,在靈魂上交流的杰出作品。
圖集 為什麼是白鴿巢? 李小龍精武門在澳門取景(1972) 白鴿巢公園(Jardin Luis De Camoes)是李小龍(Bruce Lee)粉絲熟悉的地方。這個公園的大門是李小龍被告知「狗與華人不得入內」而聞名的。公園相當廣闊,長凳和宏偉的大榕樹仍在。
16世紀 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-日本殉教士名單 1622年,德川家光下令將55名傳教士與信徒在長崎西坂丘(Nishizaka)處以極刑。1990年代,當局進行了考古發掘,起出教堂的地基,然後建立了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。當時的日本教徒都有一個葡萄牙文姓氏,表示第二生命的開始。
中國 川原慶賀《唐人屋敷》藝術 - 慶典 龍舞,日人稱“蛇躍、蛇踴”(龍踊りは)。廟前飄揚著天上聖母的旗幟,是唐人重要的信仰之一,其他尚有觀音堂、土神堂。 彩舟燒,日本人稱龍舟競渡(ペーロン競漕),融合了福建習俗燒王船,演變為彩舟燒。 戲劇,明清戲曲流傳到日本的樣貌,唱雙簧的二名主角,皆是男性,他們妝容獨特,用粉餅將臉塗白,綁一個沖天炮的髮型,手拿扇子。
唐人屋敷 川原慶賀《唐人屋敷》藝術 - 超級唐人豪宅 100萬福建人往來中國、澳門和長崎。為了防止勢力逐漸擴大的宗教傳播與走私貿易,鎖國。 中國不是基督教國家,沒有必要隔離,直至清康熙皇廢除明海禁,開海貿易,短短三年,去長崎經商的中國商船,由24艘激增到115艘,大量金、銀、銅外流。
出島藝術賞析 川原慶賀《出島》藝術 - 荷蘭館料理部屋 荷蘭商館料理部屋描繪了一個細節,最是令我玩味。印度奴隸(裹著渾圓的紅頭巾)用雙手小心翼翼捧著土缽盆(調味盆),日本雜役(戴著八角帽)輕輕搖晃香料瓶。穿燕尾服的屠夫,服飾在畫作中是身分的象徵,屠刀暗指掌握權勢,烹飪室有明確的階級分工。
日本 【浮世繪】鯰繪 - 地震與鯰魚的藝術品 > 在1855年安政年間,席捲江戶的大地震發生後,人們更加相信地震和鯰魚的?關係。當時國家出版了200至300張稱為鯰魚的木版畫(浮世繪) 在日本神話中,鯰(Namazu)或大鯰(Ōnamazu)是一種引起地震的巨型鯰魚 它生活在日本島嶼下的泥濘中,並被鹿島神宮的甕捶大神守護,並用“要石”壓在鯰魚身上,鎮守著它。有一天“要石”忽然塌陷了,掙脫束縛的鯰魚砰砰直跳,引發了一下的地震。 浮世繪-地震都是它引起鯰魚 19世紀中葉,「鯰魚引起地震」這一假設,在1855年安政年間,席捲江戶的大地震發生後,人們更加相信地震和鯰魚的?關係。當時國家出版了200到300張稱為鯰魚的木版畫(浮世繪)。圖紙畫作為捲軸出售,用以保護其民眾免受未來的不幸,在此之後,在地震發生時稱 贊該生物,改變方法,以更積極而不是消極的方式面對鯰魚。 浮世繪-地震都是它引起鯰魚大黒天(Daikokuten),一個財富之神,向下面的人投擲金錢,一隻巨型鯰魚,被建御雷,一個雷神和劍神壓制住 浮世繪-地震都是它引起鯰魚
澳門 避難澳門傳教士,記錄日本天主教徒最悲壯的一幕《元和大殉教 元和の大殉教》 1622年9月10日,德川家光下令將55名傳教士與信徒在長崎西坂丘(Nishizaka)處以極刑。避難澳門的傳教士,在澳門用油畫詳實畫下行刑細節。這次事件包含婦人、老人、小孩,他們因為協助藏匿傳教士而連累整個家庭,年齡最小的只有2歲。信徒們被綁在柱子上,頭被繩子吊起。畫作底部左方,是靠近沿岸的高臺,數具無頭屍棄置一旁,他們的脖子被切斷了。
中國 澳門最殘酷的油畫《方濟會相關之二十三名殉道者的十字架刑》 > 1579年2月5日,日本基督史上最輝煌的一日,26位信徒殉教,用鮮血實踐了他們的信仰。 1640年(60年後),畫家在澳門畫出殉教內容,耗費33mop (澳門幣),費用由市政廳支付。 1981年(300多年後),此圖由艾倫·布拉德福德(Allen Bradford)在倫敦修復,耗資450,000港幣,費用由何鴻燊先生負擔。 《方濟會相關之二十三名殉道者的十字架刑》(フランシスコ会関係23人の礫刑),畫作中包括六名外籍方濟會士和十七名日籍在俗方濟會成員。此畫原收藏於聖約瑟堂,後澳門藝術博物館成立,移至聖保祿堂安置,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參訪。(感謝讀者 書寧更正) 究竟此畫有甚麼吸引力呢? 殉道山驚心動魄的一幕 他們被割去右耳,在風雪中,自浦紀見,赤足步行一個月到達長崎,他們所行經的崛川道,現在稱為殉道小徑;殉道之地西澤山,現稱殉道山,位於長崎西阪坡,26人在此被釘上十字架,折磨致死。 澳門最殘酷的油畫《日本長崎 26殉道聖人》 日本西板而殉道圖就是呈現了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。 殉道圖忠於史實,人物歷歷在目 圖右為耶穌會主教佩德羅·馬丁內斯(
南蠻 南蠻貿易商品的五大分類 > 南蠻貿易是以日本商人,南方野蠻人(葡萄牙人和荷蘭人)、明朝華人以及歐洲和亞洲混合種族之間的貿易。 南蠻(南蛮 Nanban)是中日詞彙,起初表示來自南方的人(東南亞)。它遵循中國的思想用法,據說四面八方都是“ 野蠻人 ” 。在日本,對於歐洲人的見解,其中最具代表而且最早登陸的是葡萄牙人,於1543年在種子島上岸。後來南蠻這個詞包括西班牙人、荷蘭人(雖然這些通常被稱為“ Komo ” - 意思是“紅毛”)和英國人。這個詞'南蠻'自然地成為了外來人口的名稱,特別是來自南方的船上,他們的舉止被日本人認為是新奇有趣的的。 葡萄牙人對貿易商品分為五類: 1. 中國到日本 2. 日本到中國 3. 印度從中國 4. 來自印度,中國 5. 東南亞的產品 1) 從中國到日本 生絲,真絲織物,黃金,陶器,硝酸鹽,草藥,糖。生絲由白紗和加撚紗組成。
16世紀 大三巴牌坊的故事 - 聖人的啟示 大三巴底層,兩側雕刻著耶穌會的會徽,下方是釘死耶穌的三根釘子,10根愛奧尼(Ionic Order)式柱支撐,圖騰周圍是熱力四射的陽光。 門楣斗大的字母MATERTEY諭示:教堂的一切都奉獻給聖母!
料理 辣椒的國籍 辣椒貿易開啟了大航海時代,在當時,辣椒比黃金還珍貴。 因傳播的來源不同,辣椒而有不同的名稱: * 胡椒 * 番薑仔 * 番椒 * 秦椒 * 唐辛仔 * 南蠻胡椒 * 倭芥子 * 高麗胡椒 這些名稱都與它經過的國家有關。有如一個環遊世界,旅居各地的遊子,處處留情,所到之處都留下了好品種,融入當地,有了不同的國籍,還發揮特常,為當地人津津樂道,流芳百世。 讓我們跟著辣椒在不同國家的化名,暢遊一下大航海時期的貿易路線吧! 1.胡椒 - 1493年 哥倫布(Christopher Columbus)第二次橫渡美洲時,在墨西哥發現辣椒,船上的醫生 Diego Álvarez Chanca 認為它有很好的醫療作用,例如:水手們長期缺乏維生素C而得到壞血病,在食用紅辣椒後康復。便首次把辣椒帶回西班牙。因為味道像胡椒,又能在胡椒中成長而得名。 2.番薑仔、薟薑仔 麥哲倫(Ferdinand
16世紀 黑人武士讓織田信長目瞪口呆 彌助皮膚跟牛皮一樣黑,織田信長一見到他,好奇心油然而生,不停地轉動著眼珠,上上下下打量著彌助,興味十足的搓著他的皮膚,嘖嘖稱奇地說:「怎麼可能天生的呢 ? 是染的吧 ? 來人啊 ! 脫去他的衣衫,用水搓洗,看看是真是假!」當然搓不掉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