彼德

彼德

大航海時代的狂熱者
三星堆文明-神秘的青銅人像和面罩
三星堆

三星堆文明-神秘的青銅人像和面罩

三星堆青銅立像 世界上最大的青銅雕像。它來自商代晚期。青銅人臉帶有管狀冠狀、赤腳上有腳鐲。頭部後部有一個矩形孔。表冠的邊緣帶有動物圖案。人像穿著三件衣服,上面有龍,鳥和蠕蟲的圖案。皮帶是帝國的象徵。雙手在環繞持著一物,但此物神秘失蹤。 青銅人頭面罩 青銅面罩是三星堆遺址出土的巨大面具。寬137厘米,高64.5厘米。直徑為16.5厘米,長度為13.5厘米的圓柱狀瞳孔從眼睛突出,這是垂直眼睛的起源。
7 min read
澳門聖保祿教堂的正面(大三巴) Jesuit Convent,Macao - by William Heine,  1854
19世紀

澳門聖保祿教堂的正面(大三巴) Jesuit Convent,Macao - by William Heine, 1854

照片記錄的是1854年的澳門大三巴的畫面,一群正在排隊的歐洲男士,頭載高帽、貼身白色長褲、紳士拐杖和長尾西裝外套。 澳門聖保羅教堂的正面(大三巴) Jesuit Convent,Macao - by William Heine, 1854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畫面的左方有警察,穿著白袍的修女。旁邊有兩隻狗在玩耍,感覺是旁邊乞丐的夥伴。下右方是一群體力勞動的中國人,社會基層,打大赤肋,戴著斗笠以作遮陽。 畫面的左方有警察,穿著白袍的修女。旁邊有兩隻狗在玩耍,感覺是旁邊乞丐的夥伴。下右方是一群體力勞動的中國人,社會基層,打大赤肋,戴著斗笠以作遮陽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當年的大三巴看起來和現在相似,但第二層裝著兩個大鐘,一左一右。正上方的十字架在插畫中不存在,可能後來被更換了。 澳門聖保羅教堂的正面(
2 min read
鄭和-中國的斯穆斯林海軍上將
鄭和

鄭和-中國的斯穆斯林海軍上將

> 1400年代初期,鄭和率領世界最大的船舶,進行了七次探索之旅,前往印度洋周圍的陸地,證明了中國在造船和航行領域的卓越成就。 鄭和-印度洋上的中國海軍上將: 鄭和小時候叫馬和(馬三保/馬三寶)1371年出生於雲南- 波斯穆斯林人背景 鄭和(發音為榮哈)1371年出生於雲南,喜馬拉雅山山麓,海拔6,000英尺(約2,000米),距離最近的海港兩個月。鄭和小時候叫馬和(馬三保/馬三寶)。馬和的父親不是蒙古帝國的官員,也不是蒙古人。家族的祖先是波斯穆斯林人,馬和的父親和祖父都向 麥加朝聖。 鄭和-印度洋上的中國海軍上將: wiki 信徒向麥加朝聖 蒙古人在大約1250年至1350年之間控制著橫跨中亞的絲綢之路路線,並在這段時間裡也統治了中國,但隨後該帝國分裂為許多較小的汗國,每個汗國由不同的汗國統治。 鄭和-印度洋上的中國海軍上將: 蒙古人在大約1250年至1350年之間控制著橫跨中亞的絲綢之路路線 由此產生的無政府狀態和戰爭激起了商人使用海上航線的機會,後來到1400年左右,大多數長途貿易都通過海上運輸。馬和出生前三年,中國人重新控制了新明朝的帝國。 當馬和大約十歲時,明軍入侵雲南
11 min read
川原慶賀《唐人屋敷》藝術 - 慶典
中國

川原慶賀《唐人屋敷》藝術 - 慶典

龍舞,日人稱“蛇躍、蛇踴”(龍踊りは)。廟前飄揚著天上聖母的旗幟,是唐人重要的信仰之一,其他尚有觀音堂、土神堂。 彩舟燒,日本人稱龍舟競渡(ペーロン競漕),融合了福建習俗燒王船,演變為彩舟燒。 戲劇,明清戲曲流傳到日本的樣貌,唱雙簧的二名主角,皆是男性,他們妝容獨特,用粉餅將臉塗白,綁一個沖天炮的髮型,手拿扇子。
7 min read
達芬奇(達文西)- 維特魯威人Vitruvian Man 素描|人體的數學秘密
15世紀

達芬奇(達文西)- 維特魯威人Vitruvian Man 素描|人體的數學秘密

達芬奇((Leonardo Da Vinci)是人類解剖學的敏銳觀察者。他的屍體繪畫表明他對人體中許多系統的形式和結構感興趣。「維特魯威人」Vitruvian Man,是天才達芬奇(Leonardo Da Vinci)繪製的最著名的素描。他通過精確的測量和仔細的保存技術,他研究了組織和器官,試圖了解它們的功能。 另外他對人體的比例,導出一套嚴格的數字,大概有以下14組。
5 min read
【浮世繪】鯰繪 - 地震與鯰魚的藝術品
日本

【浮世繪】鯰繪 - 地震與鯰魚的藝術品

> 在1855年安政年間,席捲江戶的大地震發生後,人們更加相信地震和鯰魚的?關係。當時國家出版了200至300張稱為鯰魚的木版畫(浮世繪) 在日本神話中,鯰(Namazu)或大鯰(Ōnamazu)是一種引起地震的巨型鯰魚 它生活在日本島嶼下的泥濘中,並被鹿島神宮的甕捶大神守護,並用“要石”壓在鯰魚身上,鎮守著它。有一天“要石”忽然塌陷了,掙脫束縛的鯰魚砰砰直跳,引發了一下的地震。 浮世繪-地震都是它引起鯰魚 19世紀中葉,「鯰魚引起地震」這一假設,在1855年安政年間,席捲江戶的大地震發生後,人們更加相信地震和鯰魚的?關係。當時國家出版了200到300張稱為鯰魚的木版畫(浮世繪)。圖紙畫作為捲軸出售,用以保護其民眾免受未來的不幸,在此之後,在地震發生時稱 贊該生物,改變方法,以更積極而不是消極的方式面對鯰魚。 浮世繪-地震都是它引起鯰魚大黒天(Daikokuten),一個財富之神,向下面的人投擲金錢,一隻巨型鯰魚,被建御雷,一個雷神和劍神壓制住 浮世繪-地震都是它引起鯰魚
3 min read
三朝皇帝最愛的意大利畫家郎世寧 Giuseppe Castiglione
郎世寧

三朝皇帝最愛的意大利畫家郎世寧 Giuseppe Castiglione

1715年8月,郎世寧(Giuseppe Castiglione,1688-1766)抵達中國澳門。 他的風格基於對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中的色彩,西方現實主義的發展使他強調視角透視和光線明暗。 由於乾隆皇帝認為陰影看起來像泥土,因此在肖像畫中使用明暗對比技術中使用的強烈陰影是不可接受的,因此當郎世寧畫皇帝時,光線的強度減小,因此臉上沒有陰影。
5 min read
避難澳門傳教士,記錄日本天主教徒最悲壯的一幕《元和大殉教 元和の大殉教》
澳門

避難澳門傳教士,記錄日本天主教徒最悲壯的一幕《元和大殉教 元和の大殉教》

1622年9月10日,德川家光下令將55名傳教士與信徒在長崎西坂丘(Nishizaka)處以極刑。避難澳門的傳教士,在澳門用油畫詳實畫下行刑細節。這次事件包含婦人、老人、小孩,他們因為協助藏匿傳教士而連累整個家庭,年齡最小的只有2歲。信徒們被綁在柱子上,頭被繩子吊起。畫作底部左方,是靠近沿岸的高臺,數具無頭屍棄置一旁,他們的脖子被切斷了。
10 min read